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胃癌筛查新利器-胃泌素17


由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来看。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,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癌症!

 

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,胃癌每年新增67.91万例平均46秒就有一人新患胃癌,居全球首位;胃病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,男性高于女性,男:女约为3:1。

 

 

 

胃泌素17

 

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肽类激素,于1905年由英国学者Edkins首先发现并命名。胃泌素由位于胃窦及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的G细胞合成及分泌,成熟胃泌素是酰胺化的胃泌素,酰胺化胃泌素包括G17、G34、G14、G6、G52、G71, 其中G17是胃窦中胃泌素的主要形式,为进餐后血液中胃泌素的主要形式。胃泌素主要通过与CCK-B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。

 

血清G17的生物活性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
 

1.1 刺激胃酸分泌

 

血清G17与肠嗜铬样细胞(enterochromaffin-like cell,ECL)细胞膜上的CCK-B受体结合后,使ECL细胞释放组胺,再由组胺与邻近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,从而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。

 

其次胃泌素也能与壁细胞膜上的CCK-B受体结合,引起次要的胃酸分泌作用。

 

1.2 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

 

血清G17有营养胃肠道黏膜,促进细胞增殖,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。

众多研究表明胃癌、结肠癌等肿瘤复合表达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,消化系肿瘤细胞既能分泌胃泌素,又能表达CCK-B受体,胃泌素与细胞膜上的CCK-B受体结合,促进消化道道肿瘤的发生发展。

 

1.3 其他

 

胃泌素能够促进胃肠道内胃蛋白酶、促胰液素、胰液、胆汁的分泌,促进降钙素和胰岛素的释放,也可以加强胃肠道运动和胆囊收缩。

 

 

临床意义

 

1 、慢性萎缩性胃炎

 

在慢性萎缩性胃炎(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,CAG)中,血清G17与胃黏膜萎缩部位及萎缩程度具有相关性。胃窦萎缩时,G细胞数量较少,G17合成降低;胃体萎缩时,泌酸细胞数量减少,胃内处于低酸状态,由胃泌素胃酸轴负反馈导致胃泌素升高。

 

2 、消化性溃疡

 

由正常者经浅表性胃炎至胃糜烂或溃疡,血清G17水平进行性升高。血清G17水平升高可能与胃黏膜存在炎症反应以及胃糜烂溃疡患者多伴有H. pylori感染相关。

 

3 、胃癌

 

胃癌患者血清G17的水平与病变部位、临床分期、病理组织分型相关。由于癌组织大量破坏泌酸腺体和迷走神经末梢,使胃酸分泌缺失,血清胃泌素水平反馈性升高。胃泌素与上消化道黏膜中的CCK-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,结合后能够激活细胞增殖、抗凋亡、炎症反应等多种信号通路, 诱导酸分泌以及促进肿瘤发生。

Copyright © 湖南远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400-123-45678
售后咨询热线
010-123456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