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敏肌钙蛋白
急性心梗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,如何对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。目前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第三版全球心梗定义,其核心是心肌标记物(肌钙蛋白,cTn)的升高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,就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(STEMI)指南中其实 没有特别强调肌钙蛋白,而是非常关注心电图改变;但是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(NSTEMI)指南中肌钙蛋白则是会反复地强调。
这其中的理由其实也比较好理解,STEMI可算是“典型”的心梗,其依靠症状+心电图基本可以确诊,等待cTn会延误再灌注治疗;而NSTEMI可认为是“不典型”的心梗,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手段去诊断或排除。最近几年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高敏肌钙蛋白(hs-cTn),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。
什么是hs-cTn?
hs-cTn和cTn都是检测同一种物质,只是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而取了不同的名字而已,那我们为什么更多的是去选择hs-cTn,而不是普通cTn呢?
这是因为时间就是心肌!hs-cTn灵敏度更高,可以帮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。
目前对于hs-cTn的定义需要满足2个条件:①正常人群的第99百分位值处的变异系数<10%;②在健康人群中,低于第99百分位值的检出率要超过50%(最佳状态>50%)。hs-cTn主要强调了准确性和敏感性两方面。
hs-cTn的诊断界值?
众所周知,hs-cTn的临界值为健康人群的第99百分位值。但是肌钙蛋白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种族和肾功能等,其中性别的差异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。
由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斑块负荷较少,非阻塞性冠心病更为常见,且临床症状不典型,以呼吸困难更为常见,而胸痛较少,所以,女性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(ACS)更容易延误且预后相对较差。鉴于此,目前有指南建议女性cTn临界值要低于男性。而且也推荐医疗中心建立当地所属的诊断界值。
如何应用hs-cTn?
对于hs-cTn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,许多临床指南都给出自己的流程图,都存在一定的差异,但也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同时强调了绝对值和变化值2个变量。
这里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,0h/3h路径:
就诊即刻(0h)检测一次cTn,若>正常上限的10倍,则高度怀疑ACS,反之,可3h后再次检测cTn。
若3h后变化值<50%且cTn<正常上限,则ACS风险较小;
若3h后变化值<50%,而cTn>正常上限,则需考虑其他可能;
若3h后变化值>50%,则考虑ACS可能性大。

2017亚太共识声明中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流程图
与2015年ESC 非ST段抬高型ACS管理指南的推荐有所不同的是,2017亚太共识则中定义hs-cTn明显升高定为10倍,而不是5倍,这是为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(达98%);另外变化值定为50%,也不同于中国指南的20%,其实这20%只是因为超过了分析变异的范围而确定的,但是临床中存在变化量较大而绝对值不高的情况,而这些最终诊断不一定是心梗,鉴于此,故确定变化值>50%。
hs-cTn升高一定是心梗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hs-cTn升高只是意味着心肌细胞的损伤,只代表一个结果,不能提示过程,可能是炎症、缺氧、心功能不全、心动过速等其他因素引起的,具体原因有很多,需要我们平时去多注意。

